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10-10 10:20:12
責任編輯:熊莉
權益有保障
困難有人幫
成長有人愛
□本網記者 李幸
“胡媽媽,你看我這幅畫畫得如何?”9月19日,市兒童福利院里,當聽到小萍(化名)對自己說話時,“愛心媽媽”胡潔麗心頭一陣觸動,一個月了,除了基本生活問題,這是她第一次主動找自己聊天。
一個多月前,小萍和弟弟小文(化名)因在姑媽家受到虐待,被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帶到了市兒童福利院。在眾人關懷下,兩姐弟逐漸敞開心扉,變得開朗起來。
失去父母、居無定所、身有殘疾、家庭困難……在我市,有3590余名兒童因監護缺失、監護不當而陷入困境,他們被稱為“困境兒童”。健全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今年6月,我市出臺了《眉山市困境兒童安全保護工作規程》(以下簡稱《規程》),以《規程》為指南,全市多部門聯動,形成了困境兒童安全保護新模式,打通兒童關愛保護的“最后一公里”。
監護“零空檔”
權益有保障
今年上半年,仁壽一鄉鎮學校,餓極了的小萍和小文課間撿了同桌吃剩的饅頭吃了起來,這一幕正好被路過的老師發現。詢問之后,老師懷疑姐弟倆遭受虐待,便將情況報給了學校和當地政府部門。
市民政、仁壽縣民政和鄉鎮政府等迅速介入調查。調查發現,失去父母的小萍和小文由姑媽負責監護。按照我市相關政策,姑媽每個月領取了兩個孩子1800元的基本生活補貼,但他倆在家只能吃剩菜剩飯,經常吃不飽,還被姑媽無故打罵。
核實情況后,當天,民政部門就將小萍和小文接到仁壽縣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中心,后又依法撤銷了姑媽的監護權。根據兩人的意愿,經過15天隔離檢查后,小萍和小文來到市兒童福利院學習生活。
“剛來的時候,姐姐完全不跟人說話,也不參加活動,現在她愿意跟大家說話,也很喜歡參加福利院的各個興趣小組。”胡潔麗說。
兒童監護是一個時效長、覆蓋面廣的工作,也是需要多方參與的工作。為了讓兒童監護更多元、全覆蓋、零空檔,我市建立起家庭為主、社會補充、政府兜底的兒童監護模式。
據悉,全市開展了“合力監護,相伴成長”活動,督促監護人履行監護責任,對父母監護能力偏弱的困境兒童,指導鄉鎮(街道)、村(居)委會在具有監護人資格的人員中,為其指定監護人,簽訂《委托監護責任確認書》,使困境兒童得到妥善照料。同時,在洪雅縣、丹棱縣試點困境兒童“一對一”結對關愛,在全市鼓勵開展家庭寄養模式,加強社會監護。
此外,全市還落實了政府兜底監護責任,完成了市縣兩級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升級為“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新建市兒童福利院,發揮困境兒童代養功能,并為關愛兒童提供多元化服務。
建立“三支隊伍”
困難有人幫
“吳媽媽,謝謝您一直關心我、愛我,祝您生日快樂!”不久前,青神縣白果鄉白云村兒童主任吳淑君收到了留守兒童小園(化名)送給自己的生日賀卡,感動不已。
小園的母親在她一歲時便離開了家,父親作為家里唯一的勞動力,常年在外務工。她一直和身有殘疾的奶奶生活。
上幼兒園時,奶奶為了節約往返車費,常常把小園送入園后就待在附近,中午用干糧果腹,下午再接她回家。吳淑君知曉情況后便和幼兒園商量,同意奶奶留校午餐。
上小學后,吳淑君又為小園申請了住校和生活補貼,極大減輕了家里的負擔,同時,每到周末,還負責把小園接回家……這樣的工作,吳淑君已經堅持了六年。
像吳淑君這樣的“兒童主任”在我市還有許多。2019年起,全市80個鄉鎮(街道)全部配備兒童督導員,842個村(居)全部配備兒童主任。這些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幾乎都來自基層一線,長期和孩子們在一起。上崗之前,向所有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發放了《兒童督導員工作指南》《兒童主任工作手冊》,實行實名動態管理。同時,他們還要參加市里組織的學習和培訓,結業之后才能開展工作。
今年6月,我市還啟動了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政策宣講進基層”活動,在一年時間里,采取多種形式深入各村(社區)、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展兒童關愛保護政策宣講活動,做到關愛全覆蓋、宣講全覆蓋。
多方聯動呵護
成長有人愛
“前期,我們在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中發現,有的困境兒童父母信息不全,難以確定失聯失蹤,出現了保障難的問題。”今年上半年,在全市兒童關愛保護保障工作聯席會議上,市民政局兒童保障科科長吳仲華向兒童關愛保護保障工作聯席會議的相關成員單位聯絡員匯報了困境兒童保障工作中遇到的棘手問題。各成員單位集智攻關,研討解決辦法,有效推動了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認定保障工作。
2019年,我市進一步加強了兒童關愛保護體系建設,將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聯席會議整合為兒童關愛保護保障工作聯席會議,由分管副市長掛帥,25個市級部門負責人擔任聯絡員,每年召開1次工作總結和部署會,根據需要隨機召開協調會議,研究兒童關愛保護保障事宜。
為了編織起眉山兒童關愛網,市民政局還設置兒童保障科,市檢察院設置未成年人檢察部,婦聯設置權益部,市法院設置“柔性司法”家事審判法官,歸口管理、群策群力保障困境兒童權益。
今年6月,市民政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市衛健委、市教體局等6部門經過充分調研,印發了《眉山市困境兒童安全保護工作規程》,建立監測預防、發現報告、應急處置、幫扶安置、監護干預、回訪評估6項機制28條制度,形成了六道安全保護防線。
“《規程》的實施,有助于進一步綜合運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安全保障等政策措施,分類施策,精準幫扶,為困境兒童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