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3-01-19 11:40:33
責任編輯:黃馨月
麻糖
叮叮當、叮叮當……曾幾何時,當眉山街頭響起這樣清脆的敲擊聲,便是過年的一個標志性信號,如今,這樣的聲響變成一年四季都能聽到,但仍以春節前后更為頻繁,這就是具有眉山地域性特色的春節產品——麻糖(也稱麥芽糖)。
對于不少80后來說,麻糖是小時候難得的零食之一,后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經挑著扁擔穿行鄉間賣麻糖的身影一度變得稀有。近年來,“叮叮當”的清脆聲重新響了起來,而他們大多數都是來自東坡區思蒙鎮的宋堰村。
一直以來,宋堰村麻糖都是眉山遠近聞名的食品,也是東坡區少有的麻糖專業生產基地,家家戶戶都有制作麻糖的傳統。發展最盛時,村民將自家加工制作的麻糖,采用肩膀背或自行車馱的方式,常年巡回在城鄉街巷村落吆喝叫賣,成為流動市場的一道獨特風景,也為村民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
但因為制作工藝復雜,加上銷售行情不好,大部分村民選擇外出務工,放下了麻糖制作。近幾年,在經歷過低谷期后,宋堰村的麻糖迎來了發展新機。
“現在,我們村建立起了麻糖專銷網店,通過‘互聯網+’的銷售方式,將麻糖銷售到了全國各地。”2018年返鄉后,80后張沛從父母手中接過接力棒,加入到熬制麻糖的隊列中,并依靠自己的電商知識,帶動宋堰村的麻糖生產重新紅火起來。
隨著麻糖生產的恢復和電商業的興起,麻糖生產再次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該村還計劃建一座規?;樘鞘称窂S,通過申請原產地保護商標,建立統一質量標準,打響麻糖品牌,全面拓展市場,促進農民增收。
制作方法:
1、在氣溫不高于30℃的環境中發麥芽,先在不銹鋼盤子里墊上幾層卷筒紙,灑上水讓卷筒紙充分潤濕,然后將浸泡6小時左右的小麥或大麥平鋪在濕潤的卷筒紙上,每天噴灑幾次水,保持麥子的濕潤;
2、經過20小時左右,麥子開始出芽,這時候要勤噴水,保持麥粒濕潤,麥芽長至4公分左右時取下使用;
3、將麥芽在清水中用淘籮清洗,加入一定量的水,用粉碎機將麥芽打碎成綠色汁液備用;
4、將1斤糯米、3兩玉米粒用水浸泡5~6小時,然后隔水蒸熟,冷卻至60℃左右;
5、在攪拌機中兌入麥芽汁與適量清水,分批將糯米飯攪拌成糊狀,并裝入電飯煲,用保溫檔保溫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為6~8小時;
6、經過6小時發酵,米糊已變成流動性很大的湯汁,此時可以取出加蓋自然冷卻,并繼續發酵一段時間;
7、冷卻后,用濾袋將乳白色的糖液充分過濾出來,將糖液放不粘鍋內用大火熬煮;
8、待糖液粘稠時改用文火,熬至糖液能掛在筷子上不滴下為度,待溫度降至50℃左右時裝瓶,平時吃的時候,只要用筷子挑出來就可以了。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文君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