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3-02-16 17:27:54
責任編輯:黃馨月
“現在,我們1畝地能產出4至5噸1級品種的蘿卜。你看這些彎的、不直的、有污點的,品質就不行,屬于等外品,我們都挑揀出來了。”2月14日,洪雅縣中保鎮義公村新型農業經營業主張靜向記者介紹起其蔬菜基地蘿卜產出情況。
當日,在該基地,20多位村民忙著對蘿卜進行收割、整理。一排排蘿卜整齊地碼好,按品級分類后,裝上運輸車,運往一旁的清洗中心,由專業清洗設備清洗好后,裝筐搬運到冷鏈車上,直接運往重慶。
“我們種植蘿卜有專人進行技術指導,蘿卜收割后按等級分類、分價格出售,銷路根本不愁,只管種就是了。收割的時候,運輸車輛直接到地里面拉,還不用我們承擔運費。”談起蘿卜的種植、銷售,村民張靜滔滔不絕。
別看此時張靜如此信心滿滿,在種植上,他也曾吃過虧。
2018年,這片占地250畝的基地,種植的是芍藥。一方面,由于土地濕度大,并不適宜芍藥種植;另一方面,由于對市場的認識不到位,經過幾年的“折騰”,種植芍藥非但沒掙到錢,反而產生了虧損。痛定思痛后,張靜決定外出學習。去年6月,他到青神蘿卜種植基地考察,經過學習了解后,發現該蘿卜品種適宜在其流轉的土地上種植。同時,他結識了來自重慶的蘿卜經營商張歆,主動邀請其到洪雅考察。
“當張靜介紹其流轉的土地位于洪雅縣中保鎮時,我便有了興趣。之前就了解到,那里的現代農業發展得很不錯,生態環境好、高標準農田建得好。”張歆介紹,后面他去實地考察,發現張靜流轉的土地確實適合蘿卜種植后,與其簽訂了合作協議。
“種子、技術都由他們提供,他們還有專門的銷售公司,我還愁什么。”一切談好后,張靜在去年9月便種下了第一季蘿卜。蘿卜的種植,也促進了當地村民務工,村民張林兵就是其中一位。
“蘿卜收割完后,土地怎么利用?”在該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建議下,張靜準備等這輪蘿卜全部收割完后,將土地整理出來種植玉米。張靜介紹。
來源丨余靜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威楠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分享到